远程服务

网上教学  (161)
远程辅导  (83)
  • 远程服务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远程服务
  • 【线上课堂】以影筑形,见微知著——走进陕西皮影

    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   2021-11-04 10:18:06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
    一面布屏,两个世界

    五尺生绡,七紧八慢

    唱念做打,喜怒哀乐

    光影变幻,笑看沉浮

    两千年一泓文脉,方寸戏台现人生百态,谈笑间光影缠绵,音韵缭绕叙爱恨离合。今日线上U课,让我们走进陕西皮影,与国粹对话,零距离接触皮影戏的前世今生~本次课程由陕西省文化馆提供,跟着同欢老师,一起学习陕西皮影戏及皮影戏的制作吧!

    主讲人:同欢

    陕西省文化馆数字部干部,主要负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录工程47项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录工程21项,以及陕西省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。

     

    皮影简介




    皮影在陕西又叫“影戏”、“影子戏”,几乎遍及陕北、陕南及关中各地。陕西皮影有东、西、南三路,影人形制大小和表演唱腔均不一样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东路一派主要在咸阳以东、华县、华阴、渭南、大荔一带,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。每个人物约28厘米左右,男性角色多豹头深目、女性角色则妖媚秀丽。西路一派分布在咸阳以西的宝鸡、陇县一带,以弦板腔皮为代表。影人形制较大,约40厘米头脸多刻通天鼻梁。南路一派皮影,其影人形制介乎东西路之间,一般约24厘米左右。

     
   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,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。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,富于装饰性,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。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,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,有势有韵,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,又适当留实,做到繁简得宜、虚实相生。

     

    02




    皮影起源




   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。《海阳竹枝词》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:“张灯作戏调翻新,顾囊徘徊知逼真;环佩姗姗连步稳,帐前活见李夫人。”

     
    相传汉文帝时代(公元前179-156年),太子刘启出生后啼哭不止,整皇宫为此苦恼不堪。一次,一个宫女偶然发现年幼的太子盯着窗外树叶投在地上的影子出神,忘记了啼哭,并高兴地手舞足蹈。于是,宫女们用树叶剪成各种人形,动物的道具,用灯光投影在白布上哄逗太子开心。由于树叶很快就会干枯,保存时间太短,后来宫女们发现用牛皮做成的道具韧性好,易保存,易收藏,皮影由此而生。

     

    03




    皮影制作



    皮影的制作工序极其复杂,从选皮、制皮、画稿,到镂刻、敷彩,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。陕西皮影的制作原料皆选用上好的秦川黄牛皮,经过浸泡之后。用刀片刮至半透明状,画上所需人物,再经过雕刻、上色,生旦净丑才有了精魂。影人的四肢与头部用线联缀,表演时全凭三根竹签,辅以唱腔与音效,便可飞天遁地、无所不能。


    第一步:选皮;一般选用年轻、毛色黑的公牛皮,这种牛皮厚薄适中,质坚而柔韧,青中透明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第二步:制皮;以陕西皮影为例,通常有"净皮"和"灰皮"两种方法。

     

     第三步:过稿;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、描绘在皮面上。

     

     第五步:雕刻;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,为阳刻,多用于生旦、须丑的白脸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五步:上色;用紫铜、银朱、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、大绿、杏黄等颜色着色。

    第六步:发汗熨平;给皮影脱水发汗。

    版权所有: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
    技术支持:凯胜科技
     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