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设机构

办公室  (2)
音乐部  (12)
戏曲部  (2)
非遗管理部  (10)
舞蹈部  (3)
曲艺部  (3)
美术部  (1)
文学创作部  (1)
培训部  (2)
老年大学  (0)
  • 内设机构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内设机构
  • 民间戏曲(小调)《绣花灯》 简 介

    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   2016-07-15 10:08:00 作者: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    《绣花灯》,又名《十二个月》。据史考,发源于清末民初的新旧历史更替时期,流传于黄河下游的鲁北地区。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和新民主主义的到来,特别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暴发,唤起了民众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和对民权民主的渴望。特别是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妇女,对追求解放、获得女权、婚姻自主和爱情幸福的渴求和希望,在时下的社会层面,暴露强烈,也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首要问题,对一个“民权、民主、民生”社会的诞生,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    《绣花灯》脚本的故事梗概:一个富家闺秀于儿姐,在绣房里绣织花灯,作品以一年十二个月为段阶,依据每个月的季节时令,述咏一个少女的心景。透过一个少女心怀的成长历程,引经据典,博古论今,歌颂历史境遇中的英雄男儿。唱出了其社会背景下,女子对爱情,婚姻幸福自由的渴求和渴望。可配乐唱或清唱,聆听起来令人悲喜交加。所采集此戏曲的传承人刘学文,1943年3月出生,河口区街道办事处三合村人,原籍垦利县垦利镇集刘村。经过调查,此戏曲为刘学文先生跟随其叔父口传学成。此戏曲脚本版本多种,但大同小异,无曲谱。现用谱曲,是由专家根据其现场演唱和录音效果谱成。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崛起,传承者甚微。我们将此列为申报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因为它是历史的佐证,也是在繁荣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中,一朵璀璨的奇葩。


     

    版权所有: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
    技术支持:凯胜科技
     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