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动态

热点活动  (697)
文化资源  (558)
  • 文化动态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文化动态
  • 重阳节|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

    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   2018-10-17 11:46:50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    今天是重阳节,
    “重阳”也叫“重九”,
    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
    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。

   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,
    有健康长寿的寓意。
   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,
    所以衍生了很多纪念活动,
    比如登高、赏菊等。
    历代文人墨客,对于重阳节,多有吟咏之词。



    「重阳史话10月17日」

    据考证,重阳始于战国时期,
    《吕氏春秋》之中《季秋纪》载:
    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。”
    “是日也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。”

    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,
    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。
    此时的重阳节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。



    相传西汉时,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。
    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
    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
    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
    西汉时,还有大型的饮宴活动,
    求长寿和饮宴,成为了重阳节的基础。



    “重阳节”的名称始于三国时代,
    “重阳节”饮宴也沿续到了此时。
    据三国时魏文帝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:
    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
    ……
    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



    晋代时,
    重阳节有了赏菊、饮酒的习俗。
    陶渊明在《九日闲居》诗序文中说:
    “余闲居,爱重九之名。
    秋菊盈园,而持醪靡由,
    空服九华,寄怀于言”。

    唐代时,重阳节成为了正式的节日,
    并在节日期间开展各色的活动。
    到了宋代,重阳节更加热闹了,
    《东京梦华录》和《武林旧事》
    都记载了两宋之间的重阳盛况。



    明代,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
    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。
    九日重阳,皇帝还要亲自到
    万岁山登高览胜,以畅秋志。
    清代,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。
  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
    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
    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

    今天,重阳节成为了“老人节”,
    以示敬老、尊老,
    重视孝道,礼爱双亲之意。



    「重阳习俗10月17日」

    登高

   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,
    登高源于古人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, 
    《礼记·祭法》记载:
    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
    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

    古人希望通过登山来避灾祈福。
    而且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
    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



    吃重阳糕

    重阳节,有吃花糕的习俗。
    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
    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
     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
    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
  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



    求寿

   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。
   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,
    古人认为九有“长寿”的寓意。
    所以,重阳节这天有求寿的习俗,
  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


    赏菊、饮菊花酒

    金秋九月,正是菊花盛放的时节。
    三国魏晋以来,
    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
    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,
    是重阳节必饮之酒。



    插茱萸

    重阳节时,古人还有插茱萸的习俗。
    古人认为重阳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。
    这一天,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,
    或磨碎放在香袋里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

    王维有诗作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
    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
    版权所有: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
    技术支持:凯胜科技
     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