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动态

热点活动  (699)
文化资源  (559)
  • 文化动态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文化动态
  • “喜迎二十大 唱响新时代”河口区《新淤地》文学作品展播:《浮来山》

    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   2022-04-21 19:13:12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
      文学作品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。经典的文学作品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,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。

      《新淤地》是河口区文旅局主管、文化馆主办的文学艺术期刊,自1988年创刊以来,立足河口,面向全市,辐射全国,发表了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,拥有一大批高层次作者和忠实的读者群,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装帧制作,在全国县级文学艺术杂志中堪称翘楚,得到了广泛赞誉。

      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,河口区文化馆将集中展播一批《新淤地》入选作品,以此吸引并激励更多专业作家、文学爱好者创作出更多的文学作品,发挥文学作品聚人心、暖民心、强信心的作用。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、文化内涵、艺术价值。讴歌新时代,弘扬中国精神,打造文化交流新高地。本期请欣赏:

     

    浮 来 山


    荆峰


      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,或者是一座山、或者是一条河、或者是一棵树、或者是故乡的亲人、也有可能是村口那个年代久远,早已斑驳的石碾。就好像潜意识里那挥之不去的乡情总要寻一个妥妥的去处来安放。其实,具体是什么倒真的不那么要紧。

      我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,因为父母亲少小离家,在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参加了工作,然后相识、相恋,生儿育女。八岁之前,我没有回过老家。从记事开始,我就靠着父母口中零零碎碎的描述拼凑起了一幅故乡的图片,在我的心里,它是活的。每当我闭上眼任由思绪乱飞的时候,就好像故乡就在我眼前。从村口顺着蜿蜒的小路走下去,不远处就是爷爷奶奶居住的小院,拐过一道弯去,就能看到爷爷奶奶在自家的门楼下悠闲地抽着旱烟,两人面前用一个硕大的搪瓷缸子泡满了茶水,那搪瓷缸上用红色的油漆印着“奖”,那是父亲会战的奖品,寄回来孝敬二老。爷爷奶奶身后小院里,结满了果实的枣树下一群小鸡在四处觅食,丝毫不把在树下乘凉的大黄狗放在眼里。墙上,树杈上,到处都是丰收的玉米。这是我心里的画,我想,我的故乡应该是这个样子。然而奇怪的是,每次走进这幅画,总有一棵苍天大树矗立在画面的边缘处,就好像是一位沧桑的老人,默默地守护着画中的一切,默默地看着我。那是父亲口中一棵神奇的树,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,说不清楚是好奇还是别的什么,总之我想亲眼看到它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。这位神交已久的“老朋友”到底是什么样子呢?

      过完十六岁生日后的一天夜里,父母搭了一辆车,带着我踏上了回乡省亲的漫漫征途。我坐在卡车的货箱里,被厚厚的篷布捂得严严实实。然而,不知道为什么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接近,我竟慢慢开始激动起来,心跳加速起来。那个在我心里藏了很久的故乡,那个早已被我画好的故乡,真的要走进去的时候,我,有点不知所措了。可是,一趟急匆匆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,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故乡的景色,还没来得及去看看那棵神秘的大树,就又被裹在厚厚的帆布篷中,被拉回自己的家。

      我的家乡在山东日照的莒县,因为半丘陵半平原的地理原因,这里自古以来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。从夏王朝的莒部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,从农耕文明走到现代社会,这片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历了时代的变迁,朝代的更迭,一茬又一茬,一拨又一拨,只有当地百姓淳朴、善良、厚道的民风从未改变,保留至今。莒县虽地处沂蒙山地区,但却不同于咫尺相隔的蒙阴山区,绝少崮形地貌,多以半丘陵半平原居多,在县城西边十几里处突兀而出坐落着一座不高的山,显得格外抢眼,名叫浮来山。出于对故乡的情感,我曾查阅过一些资料,在细究之下,居然发现,就是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浮来山,也有着传奇的故事与之相佐。
      相传在远古时代,神仙浮丘公驾鹤来到还是洪水泛滥的的莒地,适逢一山自东海而来,于是用道法定住。因是水上漂浮而来,故名以“浮来山”,又唤作“浮丘”。又有一片树林随波而至,也用仙法定住,唤作“定林”。浮来山与老神仙道号相同,浮丘公认为有缘,便以此地为道场,修身养性。后来有一条黑龙在浮来山附近为虐,被浮丘公移山而来,压在山下。龙头在山前,化为卧龙泉(在今定林寺前),龙尾在山后,化为龙泉(在今朝阳观附近),以此向百姓谢罪。这座山便被称为“佛来峰”。再往后,又从南海飞来一山,即“飞来峰”,三峰鼎力,便成为现在的“浮来三峰”。
      山上生长着一棵具有3700年寿龄的天下第一银杏树.该树下鲁、莒两国国君曾结成友好同盟。刘勰在此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《文心雕龙》。郭沫若曾来此山参拜,亲手题下“文心亭”、“校经楼”。 《左传》记载:“鲁隐公八年,(公元前715年)九月辛卯,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”。可见,该树当时已成浓荫,成为名树。专家考证,此树至少已有3700年历史。树现高26.3米,树冠遮地20余亩,树干周长15.7米,须八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。此古树乃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树种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,为“天下第一银杏树”。
      从小我就是个不热爱旅游的人,尤其受不了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的人造景区,所以故乡的山对我来说也略显生疏。最近几年青临高速通车以后,在浮来山西侧留了个出口,修了一条直通县城的路正好经过景区大门,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是青临高速的常客,路过老家的次数多了,我竟又萌生了去多了解一下它的想法。就好像老是从人家院门口过,不进去跟主人打个招呼,有点失礼了。也算是给自己还个愿。正好这次回老家,忙完正事后准备小住几天,三叔家的堂弟约我第二天去爬山,我不由得一阵窃喜,还真是想啥来啥。

      没想到天公作美,一大早下起了牛毛细雨,这是我最喜欢的天气,我和堂弟开始了探寻浮来之路。山其实并不高,200多米的海拔爬起来也不觉得累,我从小就不喜欢打伞,科学家说,这种环境下负氧离子极高,特别有益身心。沐浴着绵绵细雨,呼吸着花草的清香,对我来说才是绝佳的享受。拾级而上,首先看到的是遍布山坡的苹果树,这里的村民几千年以来依旧沿承着善良憨厚的本色,上百亩的果园,见不得一处篱笆,也没有人看守,果子结了一树也没有人偷着去摘一个。我依稀记得哪本书上说过,说村里人早上拾粪,筐子装满了以后再看到粪就画个圈,等下趟再拾,后面拾粪的看见圈就知道这粪有主了。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我的家乡,反正好像从我记事起,父亲就告诉我,我们村里就一直是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。
           约莫20几分钟,到了半山腰。为了适应旅游需要,在这里也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停车场,因为是淡季,又下着雨,稀稀拉拉的有几个小摊摆出来几样山货,没有纠缠不清的叫卖,也没有挥泪甩卖的吆喝,只有摊前的小煤炉冒着徐徐青烟,在细雨中又显得四处分外清静幽雅。就好像这生意是为人家自己做的,和路人并无关系一样。不过,我反而觉得,几千年来,这里少了游客们的随意践踏和到此一游,少了众多香火客的顶礼膜拜和许愿还愿,更能保持了一份清净和淡雅,与世无争的超然和洒脱,这个更加难能可贵。
        我和堂弟买过门票,继续向上走,远远的就能看到定林寺的匾额了。按惯例请上一柱香,奉于香炉中。进得寺门,我立刻被这古朴庄重的氛围吸引住了,古旧的青砖和石缝里的小草透着清净和恬雅,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,就好像这里脱离了我们熟知的环境,并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改变。从古到今,无论是岁月变迁,时代更迭,无论外面是何种的血雨腥风,何等的翻天覆地,这里好像都不曾被波及到。

      到正殿再次敬香完毕,回身来到院中的银杏树下。其实看看这棵树才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,这棵早已经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古银杏树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,太多太多的沉淀。3700多年以来,她阅尽人世间的沧桑变迁,悲欢离合,却总是一言不发,不置可否。用不说,默默接纳了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。抬头望着她,我沉默了,我的沉默是因为我想读懂她,或者说我还想从她粗壮的树干和遮天蔽日的枝叶中看出些许端倪,看出来她曾经想对世人诉说点什么。很可惜,当我越发想看透她,想理解她的时候,我就越是看不懂,只有那一树斑驳的树皮,记录着几千年的历史,任凭人们去暇想……

      堂弟的呼唤把我的思绪重新叫了回来,在他的带领下,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。
      到了山顶,举目眺望故乡县城,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间释然了,其实,我曾魂牵梦萦的地方就在脚下。浮来仙山占据故乡命脉,以一颗宽厚仁慈之心滋养着,庇护者故乡的万物生灵,世世代代经久不息。那棵银杏树又分明是靠在这仙山的肩膀上的一位婀娜女子,于是借着山的气势修得正果。这山又分明是一个勤劳朴实的汉子,只晓得把那银杏树轻轻揽过来,倍加呵护,这一去就是几千年的光阴。真的说不清楚是这山借了树的衬托才显得如此雄壮挺拔,还是那树借了山的呵护,才显得如此温柔秀美。总之,就在这一拥一靠之间,几千年的不离不弃,就足以让人世间的所有海誓山盟汗颜不止了。
          雨渐渐停了,一抹彩虹天边露出。看看时间,我想我也该下山了,下山回到车水马龙的俗世中去,重新过回我俗世的生活。

      我走了,浮来山,故乡的山。

      不久之后,我还会再来拜访您,到那时我想坐在千年古树下,去聆听,不,应该是去感受,再去感受您那慈祥的目光,您那厚重的心声,再去翻看那些厚重的历史,下次我会带着更多的疑问,到时还请您一一作答吧。

    版权所有:东营市河口区文化馆
    技术支持:凯胜科技
     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
    咨询热线
    0546-3656507